上一节课,我们介绍了限流框架产生的项目背景,并且对需求做了分析,这其中包括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,算是在正式开始设计之前的一个铺垫。

前面提到,我们把项目实战分为分析、设计、实现三部分来讲解。其中,分析环节跟之前讲过的面向对象分析很相似,都是做需求的梳理。但是,项目实战中的设计和实现,跟面向对象设计和实现就不是一回事儿了。这里的“设计”指的是系统设计,主要是划分模块,对模块进行设计。这里的“实现”实际上等于面向对象设计加实现。因为我们前面讲到,面向对象设计与实现是聚焦在代码层面的,主要产出的是类的设计和实现。

今天,我们分限流规则、限流算法、限流模式、集成使用这 4 个模块,来讲解限流框架的设计思路。上节课我们提到,限流框架的基本功能非常简单,复杂在于它的非功能性需求,所以,我们今天讲解的重点是,看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,实现一个满足易用、易扩展、灵活、低延时、高容错等非功能性需求的限流框架。

话不多说,让我们正式开始今天的学习吧!

限流规则

框架需要定义限流规则的语法格式,包括调用方、接口、限流阈值、时间粒度这几个元素。框架用户按照这个语法格式来配置限流规则。我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,如下所示。其中,unit 表示限流时间粒度,默认情况下是 1 秒。limit 表示在 unit 时间粒度内最大允许的请求次数。拿第一条规则来举例,它表示的意思就是:调用方 app-1 对接口 /v1/user 每分钟的最大请求次数不能超过 100 次。

configs:
- appId: app-1
  limits:
  - api: /v1/user
    limit: 100
    unit:60
  - api: /v1/order
    limit: 50
- appId: app-2
  limits:
  - api: /v1/user
    limit: 50
  - api: /v1/order
    limit: 50

对于限流时间粒度的选择,我们既可以选择限制 1 秒钟内不超过 1000 次,也可以选择限制 10 毫秒内不超过 10 次,还可以选择限制 1 分钟内不超过 6 万次。虽然看起来这几种限流规则是等价的,但过大的时间粒度会达不到限流的效果。比如,有可能 6 万次请求集中在 1 秒中到达,限制 1 分钟不超过 6 万次,就起不到保护的作用;相反,因为接口访问在细时间粒度上随机性很大,并不会很均匀。过小的时间粒度,会误杀很多本不应该限流的请求。所以,尽管越细的时间粒度限流整形效果越好,流量曲线越平滑,但也并不是时间粒度越小越合适。

我们知道,Spring 框架支持各种格式的配置文件,比如 XML、YAML、Porperties 等。除此之外,基于约定优于配置原则,Spring 框架用户只需要将配置文件按照约定来命名,并且放置到约定的路径下,Spring 框架就能按照约定自动查找和加载配置文件。

大部分 Java 程序员已经习惯了 Spring 的配置方式,基于我们前面讲的最小惊奇原则,在限流框架中,我们也延续 Spring 的配置方式,支持 XML、YAML、Properties 等几种配置文件格式,同时,约定默认的配置文件名为 ratelimiter-rule.yaml,默认放置在 classpath 路径中。

除此之外,为了提高框架的兼容性、易用性,除了刚刚讲的本地文件的配置方式之外,我们还希望兼容从其他数据源获取配置的方式,比如 Zookeeper 或者自研的配置中心。

限流算法

常见的限流算法有:固定时间窗口限流算法、滑动时间窗口限流算法、令牌桶限流算法、漏桶限流算法。其中,固定时间窗口限流算法最简单。我们只需要选定一个起始时间起点,之后每来一个接口请求,我们都给计数器(记录当前时间窗口内的访问次数)加一,如果在当前时间窗口内,根据限流规则(比如每秒钟最大允许 100 次接口请求),累加访问次数超过限流值(比如 100 次),就触发限流熔断,拒绝接口请求。当进入下一个时间窗口之后,计数器清零重新计数。

不过,固定时间窗口的限流算法的缺点也很明显。这种算法的限流策略过于粗略,无法应对两个时间窗口临界时间内的突发流量。我们来举一个例子。假设我们限流规则为每秒钟不超过 100 次接口请求。第一个 1 秒时间窗口内,100 次接口请求都集中在最后的 10 毫秒内,在第二个 1 秒时间窗口内,100 次接口请求都集中在最开始的 10 毫秒内。虽然两个时间窗口内流量都符合限流要求 (小于等于 100 个接口请求),但在两个时间窗口临界的 20 毫秒内集中有 200 次接口请求,固定时间窗口限流算法没法对这种情况进行限流,集中在这 20 毫秒内的 200 次请求有可能会压垮系统。

为了让流量更加平滑,于是就有了更加高级的滑动时间窗口限流算法、令牌桶限流算法和漏桶限流算法。因为我们主要讲设计而非技术,所以其他几种限流算法,留给你自己去研究,你也可以参看我之前写的关于限流框架的技术文档。

尽管固定时间窗口限流算法没法做到让流量很平滑,但大部分情况下,它已经够用了。默认情况下,框架使用固定时间窗口限流算法做限流。不过,考虑到框架的扩展性,我们需要预先做好设计,预留好扩展点,方便今后扩展其他限流算法。除此之外,为了提高框架的易用性、灵活性,我们最好将其他几种常用的限流算法,也在框架中实现出来,供框架用户根据自己业务场景自由选择。

限流模式

刚刚讲的是限流算法,我们再讲讲限流模式。我们把限流模式分为两种:单机限流和分布式限流。所谓单机限流,就是针对单个实例的访问频率进行限制。注意这里的单机并不是真的一台物理机器,而是一个服务实例,因为有可能一台物理机器部署多个实例。所谓的分布式限流,就是针对某个服务的多个实例的总的访问频率进行限制。我举个例子来解释一下。

假设我们开发了一个用户相关的微服务,为了提高服务能力,我们部署了 5 个实例。我们限制某个调用方,对单个实例的某个接口的访问频率,不能超过 100 次 / 秒。这就是单机限流。我们限制某个调用方,对 5 个实例的某个接口的总访问频率,不能超过 500 次 / 秒。这就是所谓的分布式限流。

从实现的角度来分析,单机限流和分布式限流的主要区别在接口访问计数器的实现。单机限流只需要在单个实例中维护自己的接口请求计数器。而分布式限流需要集中管理计数器(比如使用 Redis 存储接口访问计数),这样才能做到多个实例对同一个计数器累加计数,以便实现对多个实例总访问频率的限制。

前面我们讲到框架要高容错,不能因为框架的异常,影响到集成框架的应用的可用性和稳定性。除此之外,我们还讲到框架要低延迟。限流逻辑的执行不能占用太长时间,不能或者很少影响接口请求本身的响应时间。因为分布式限流基于外部存储 Redis,网络通信成本较高,实际上,高容错、低延迟设计的主要场景就是基于 Redis 实现的分布式限流。

对于 Redis 的各种异常情况,我们处理起来并不难,捕获并封装为统一的异常,向上抛出或者吞掉就可以了。比较难处理的是 Redis 访问超时。Redis 访问超时会严重影响接口的响应时间,甚至导致接口请求超时。所以,在访问 Redis 时,我们需要设置合理的超时时间。一旦超时,我们就判定为限流失效,继续执行接口请求。Redis 访问超时时间的设置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,太大可能会影响到接口的响应时间,太小可能会导致太多的限流失效。我们可以通过压测或者线上监控,获取到 Redis 访问时间分布情况,再结合接口可以容忍的限流延迟时间,权衡设置一个较合理的 Redis 超时时间。

集成使用

前面剖析 Spring 框架的时候,我们讲到低侵入松耦合设计思想。限流框架也应该满足这个设计思想。因为框架是需要集成到应用中使用的,我们希望框架尽可能低侵入,与业务代码松耦合,替换、删除起来也更容易些。

除此之外,在剖析 MyBatis 框架的时候,我们讲到 MyBatis 框架是为了简化数据库编程。实际上,为了进一步简化开发,MyBatis 还提供了 MyBatis-Spring 类库,方便在使用了 Spring 框架的项目中集成 MyBatis 框架。我们也可以借鉴 MyBatis-Spring,开发一个 Ratelimiter-Spring 类库,能够方便使用了 Spring 的项目集成限流框架,将易用性做到极致。

重点回顾

好了,今天的内容到此就讲完了。我们一块来总结回顾一下,你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。

我们将这个限流框架划分为限流规则、限流算法、限流模式、集成使用者这四个模块来分析讲解。除了功能方面的设计之外,我们重点讲了如何满足易用、灵活、易扩展、低延迟、高容错这些非功能性需求。

针对限流规则,大部分 Java 程序员已经习惯了 Spring 的配置方式。基于最小惊奇原则,在限流框架中,我们也延续 Spring 的配置方式,支持 XML、YAML、Properties 等几种配置文件格式。同时,借鉴 Spring 的约定优于配置设计原则,限流框架用户只需要将配置文件按照约定来命名,并且放置到约定的路径下,框架就能按照约定自动查找和加载配置文件。除此之外,为了提高框架的兼容性、易用性,除了本地文件的配置方式之外,我们还希望兼容从其他数据源获取配置的方式,比如 Zookeeper 或者自研的配置中心。

针对限流算法,尽管固定时间窗口限流算法没法做到让流量很平滑,但大部分情况下,它已经够用了。默认情况下,框架使用固定时间窗口限流算法做限流。不过,考虑到框架的扩展性,我们需要预先做好设计,预留好扩展点,方便今后扩展其他限流算法。除此之外,为了提高框架的易用性、灵活性,我们将其他几种常用的限流算法也在框架中实现出来,供框架用户根据自己的业务场景自由选择。

针对限流模式,因为分布式限流基于外部存储 Redis,网络通信成本较高,框架的高容错和低延迟的设计,主要是针对基于 Redis 的分布式限流模式。不能因为 Redis 的异常,影响到集成框架的应用的可用性和稳定性。不能因为 Redis 访问超时,导致接口访问超时。

针对集成使用,我们希望框架低侵入,跟业务代码松耦合。应用集成框架的代码,尽可能集中、不分散,这样删除、替换起来就容易很多。除此之外,为了将框架的易用性做到极致,我们借鉴 MyBatis-Spring 类库,设计实现一个 RateLimiter-Spring 类库,方便集成了 Spring 框架的应用集成限流框架。

课堂讨论

今天,我们提到配置限流规则的时候,时间粒度不能太大,也不能太小,限流值也要设置得合理,太大起不到限流的作用,太小容易误杀。那请你思考一下,如何选择合理的时间粒度和限流值?如何验证设置的合理性?

最后修改日期: 2023年6月26日

留言

撰写回覆或留言

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