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这一篇的时候,意味着 SQL 专栏的基础部分正式更新完毕。在文章更新的时候,谢谢大家积极地评论和提问,让专栏增色不少。我总结了一些基础篇的常见问题,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。答疑篇主要包括了 DBMS、查询优化、存储过程、事务处理等一些问题。

关于各种 DBMS 的介绍

答疑 1

文章中有句话不太理解,“列式数据库是将数据按照列存储到数据库中,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大量降低系统的 I/O”,可以解释一些“降低系统 I/O”是什么意思吗?

解答

行式存储是把一行的数据都串起来进行存储,然后再存储下一行。同样,列式存储是把一列的数据都串起来进行存储,然后再存储下一列。这样做的话,相邻数据的数据类型都是一样的,更容易压缩,压缩之后就自然降低了 I/O。

我们还需要从数据处理的需求出发,去理解行式存储和列式存储。数据处理可以分为 OLTP(联机事务处理)和 OLAP(联机分析处理)两大类。

OLTP 一般用于处理客户的事务和进行查询,需要随时对数据表中的记录进行增删改查,对实时性要求高。

OLAP 一般用于市场的数据分析,通常数据量大,需要进行复杂的分析操作,可以对大量历史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,对实时性要求不高。

那么对于 OLTP 来说,由于随时需要对数据记录进行增删改查,更适合采用行式存储,因为一行数据的写入会同时修改多个列。传统的 RDBMS 都属于行式存储,比如 Oracle、SQL Server 和 MySQL 等。

对于 OLAP 来说,由于需要对大量历史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,则适合采用列式存储,这样的话汇总数据会非常快,但是对于插入(INSERT)和更新(UPDATE)会比较麻烦,相比于行式存储性能会差不少。

所以说列式存储适合大批量数据查询,可以降低 I/O,但如果对实时性要求高,则更适合行式存储。

关于查询优化

答疑 1

在 MySQL 中统计数据表的行数,可以使用三种方式:SELECT COUNT(*)SELECT COUNT(1)SELECT COUNT(具体字段),使用这三者之间的查询效率是怎样的?之前看到说是:SELECT COUNT(*)SELECT COUNT(1)SELECT COUNT(具体字段)

解答

在 MySQL InnoDB 存储引擎中,COUNT(*)COUNT(1)都是对所有结果进行COUNT。如果有 WHERE 子句,则是对所有符合筛选条件的数据行进行统计;如果没有 WHERE 子句,则是对数据表的数据行数进行统计。

因此COUNT(*)COUNT(1)本质上并没有区别,执行的复杂度都是O(N),也就是采用全表扫描,进行循环 + 计数的方式进行统计。

如果是 MySQL MyISAM 存储引擎,统计数据表的行数只需要O(1)的复杂度,这是因为每张 MyISAM 的数据表都有一个 meta 信息存储了row_count值,而一致性则由表级锁来保证。因为 InnoDB 支持事务,采用行级锁和 MVCC 机制,所以无法像 MyISAM 一样,只维护一个row_count变量,因此需要采用扫描全表,进行循环 + 计数的方式来完成统计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在实际执行中,COUNT(*)COUNT(1)的执行时间可能略有差别,不过你还是可以把它俩的执行效率看成是相等的。

另外在 InnoDB 引擎中,如果采用COUNT(*)COUNT(1)来统计数据行数,要尽量采用二级索引。因为主键采用的索引是聚簇索引,聚簇索引包含的信息多,明显会大于二级索引(非聚簇索引)。对于COUNT(*)COUNT(1)来说,它们不需要查找具体的行,只是统计行数,系统会自动采用占用空间更小的二级索引来进行统计。

然而如果想要查找具体的行,那么采用主键索引的效率更高。如果有多个二级索引,会使用 key_len 小的二级索引进行扫描。当没有二级索引的时候,才会采用主键索引来进行统计。

这里我总结一下:

  1. 一般情况下,三者执行的效率为 COUNT(*)= COUNT(1)> COUNT(字段)。我们尽量使用COUNT(*),当然如果你要统计的是某个字段的非空数据行数,则另当别论,毕竟比较执行效率的前提是结果一样才可以。
  2. 如果要统计COUNT(*),尽量在数据表上建立二级索引,系统会自动采用key_len小的二级索引进行扫描,这样当我们使用SELECT COUNT(*)的时候效率就会提升,有时候可以提升几倍甚至更高。

答疑 2

在 MySQL 中,LIMIT关键词是最后执行的,如果可以确定只有一条结果,那么就起不到查询优化的效果了吧,因为LIMIT是对最后的结果集过滤,如果结果集本来就只有一条,那就没有什么用了。

解答

如果你可以确定结果集只有一条,那么加上LIMIT 1的时候,当找到一条结果的时候就不会继续扫描了,这样会加快查询速度。这里指的查询优化针对的是会扫描全表的 SQL 语句,如果数据表已经对字段建立了唯一索引,那么可以通过索引进行查询,不会全表扫描的话,就不需要加上LIMIT 1了。

关于通配符的解释

关于查询语句中通配符的使用理解,我举了一个查询英雄名除了第一个字以外,包含“太”字的英雄都有谁的例子,使用的 SQL 语句是:

SQL> SELECT name FROM heros WHERE name LIKE '_% 太 %'

(_)匹配任意一个字符,(%) 匹配大于等于 0 个任意字符。

所以通配符'_%太%'说明在第一个字符之后需要有“太”字,这里就不能匹配上“太乙真人”,但是可以匹配上“东皇太一”。如果数据表中有“太乙真人太太”,那么结果集中也可以匹配到。

另外,单独的LIKE '%'无法查出 NULL 值,比如:SELECT * FROM heros WHERE role_assist LIKE '%'

答疑 4

可以理解在 WHERE 条件字段上加索引,但是为什么在 ORDER BY 字段上还要加索引呢?这个时候已经通过 WHERE 条件过滤得到了数据,已经不需要再筛选过滤数据了,只需要根据字段排序就好了。

解答

在 MySQL 中,支持两种排序方式,分别是 FileSort 和 Index 排序。在 Index 排序中,索引可以保证数据的有序性,不需要再进行排序,效率更高。而 FileSort 排序则一般在内存中进行排序,占用 CPU 较多。如果待排结果较大,会产生临时文件 I/O 到磁盘进行排序的情况,效率较低。

所以使用 ORDER BY 子句时,应该尽量使用 Index 排序,避免使用 FileSort 排序。当然你可以使用 explain 来查看执行计划,看下优化器是否采用索引进行排序。

优化建议:

  1. SQL 中,可以在 WHERE 子句和 ORDER BY 子句中使用索引,目的是在 WHERE 子句中避免全表扫描,在 ORDER BY 子句避免使用 FileSort 排序。当然,某些情况下全表扫描,或者 FileSort 排序不一定比索引慢。但总的来说,我们还是要避免,以提高查询效率。一般情况下,优化器会帮我们进行更好的选择,当然我们也需要建立合理的索引。
  2. 尽量使用 Index 完成 ORDER BY 排序。如果 WHERE 和 ORDER BY 后面是相同的列就使用单索引列;如果不同就使用联合索引。
  3. 无法使用 Index 时,需要对 FileSort 方式进行调优。

答疑 5

ORDER BY 是对分的组排序还是对分组中的记录排序呢?

解答

ORDER BY 就是对记录进行排序。如果你在 ORDER BY 前面用到了 GROUP BY,实际上这是一种分组的聚合方式,已经把一组的数据聚合成为了一条记录,再进行排序的时候,相当于对分的组进行了排序。

答疑 6

请问下关于 SELECT 语句内部的执行步骤。

解答

一条完整的 SELECT 语句内部的执行顺序是这样的:

  1. FROM 子句组装数据(包括通过 ON 进行连接);
  2. WHERE 子句进行条件筛选;
  3. GROUP BY 分组 ;
  4. 使用聚集函数进行计算;
  5. HAVING 筛选分组;
  6. 计算所有的表达式;
  7. SELECT 的字段;
  8. ORDER BY 排序;
  9. LIMIT 筛选。

答疑 7

不太理解哪种情况下应该使用 EXISTS,哪种情况应该用 IN。选择的标准是看能否使用表的索引吗?

解答

索引是个前提,其实选择与否还是要看表的大小。你可以将选择的标准理解为小表驱动大表。在这种方式下效率是最高的。

比如下面这样:

 SELECT * FROM A WHERE cc IN (SELECT cc FROM B)
 SELECT * FROM A WHERE EXISTS (SELECT cc FROM B WHERE B.cc=A.cc)

当 A 小于 B 时,用 EXISTS。因为 EXISTS 的实现,相当于外表循环,实现的逻辑类似于:

 for i in A
     for j in B
         if j.cc == i.cc then ...

当 B 小于 A 时用 IN,因为实现的逻辑类似于:

 for i in B
     for j in A
         if j.cc == i.cc then ...

哪个表小就用哪个表来驱动,A 表小就用 EXISTS,B 表小就用 IN。

关于存储过程

答疑 1

在使用存储过程声明变量时,都支持哪些数据类型呢?

解答

不同的 DBMS 对数据类型的定义不同,你需要查询相关的 DBMS 文档。以 MySQL 为例,常见的数据类型可以分成三类,分别是数值类型、字符串类型和日期/时间类型。

答疑 2

“IN 参数必须在调用存储过程时指定”的含义是什么?我查询了 MySQL 的存储过程定义,可以不包含 IN 参数。当存储过程的定义语句里有 IN 参数时,存储过程的语句中必须用到这个参数吗?

解答

如果存储过程定义了 IN 参数,就需要在调用的时候传入。当然在定义存储过程的时候,如果不指定参数类型,就默认是 IN 类型的参数。因为 IN 参数在存储过程中是默认值,可以省略不写。比如下面两种定义方式都是一样的:

CREATE PROCEDURE `add_num`(IN n INT)
CREATE PROCEDURE `add_num`(n INT)

在存储过程中的语句里,不一定要用到 IN 参数,只是在调用的时候需要传入这个。另外 IN 参数在存储过程中进行了修改,也不会进行返回的。如果想要返回参数,需要使用 OUT,或者 INOUT 参数类型。

关于事务处理

答疑 1

如果INSERT INTO test SELECT '关羽';之后没有执行 COMMIT,结果应该是空。但是我执行出来的结果是'关羽',为什么 ROLLBACK 没有全部回滚?

代码如下:

 CREATE TABLE test(name varchar(255), PRIMARY KEY (name)) ENGINE=InnoDB;
 BEGIN;
 INSERT INTO test SELECT '关羽';
 BEGIN;
 INSERT INTO test SELECT '张飞';
 INSERT INTO test SELECT '张飞';
 ROLLBACK;
 SELECT * FROM test;

解答

先解释下连续 BEGIN 的情况。

在 MySQL 中 BEGIN 用于开启事务,如果是连续 BEGIN,当开启了第一个事务,还没有进行 COMMIT 提交时,会直接进行第二个事务的 BEGIN,这时数据库会隐式地 COMMIT 第一个事务,然后再进入到第二个事务。

为什么 ROLLBACK 没有全部回滚呢?

因为 ROLLBACK 是针对当前事务的,在 BEGIN 之后已经开启了第二个事务,当遇到 ROLLBACK 的时候,第二个事务都进行了回滚,也就得到了第一个事务执行之后的结果即“关羽”。

关于事务的 ACID,以及我们使用 COMMIT 和 ROLLBACK 来控制事务的时候,有一个容易出错的地方。

在一个事务的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失败。遇到失败的时候是进行回滚,还是将事务执行过程中已经成功操作的来进行提交,这个逻辑是需要开发者自己来控制的。

这里开发者可以决定,如果遇到了小错误是直接忽略,提交事务,还是遇到任何错误都进行回滚。如果我们强行进行 COMMIT,数据库会将这个事务中成功的操作进行提交,它会认为你觉得已经是 ACID 了(就是你认为可以做 COMMIT 了,即使遇到了一些小问题也是可以忽略的)。

我在今天的文章里重点解答了一些问题,还有一些未解答的会留在评论里进行回复。最后出一道思考题吧。

请你自己写出下面操作的运行结果(你可以把它作为一道笔试题,自己写出结果,再与实际的运行结果进行比对):

DROP TABLE IF EXISTS test;
CREATE TABLE test(name varchar(255), PRIMARY KEY (name)) ENGINE=InnoDB;
BEGIN;
INSERT INTO test SELECT '关羽';
BEGIN;
INSERT INTO test SELECT '张飞';
INSERT INTO test SELECT '张飞';
COMMIT;
SELECT * FROM test;
最后修改日期: 2022年12月4日

留言

撰写回覆或留言

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。